来源:《瞭望》、深圳特区报
作者:中共中央党校〈国家行政学院〉经济学部副主任、教授王小广
版权申明: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除非无法确认,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,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。谢谢!
“ 深圳一直是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、开放的“窗口”,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。特别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智慧和“杀出一条血路”的勇气,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,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
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,又要示范。示范的意思是可复制、可推广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归根结底,就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
深圳将着力六方面建设先行示范区:建设创新发展与创新文化先行示范区;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;建设共享发展先行示范区;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;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;建设大都市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
《瞭望》8月3日刊发王小广署名文章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怎么干》。全文如下:
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》,对深圳而言,这是党中央赋予的新使命,是深圳作为中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、新定位;对国家而言,通过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发挥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,可以避免走弯路,从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。
从发展成就看,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。
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讲,深圳在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。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.3万元,比广东全省高1.21倍,比北京和上海分别高37.9%和42.2%。按新发展理念的要求,深圳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,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。深圳创新发展能力不仅在国内领先,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,而且开始在全球显现其巨大的影响力。另外,其在生态文明建设、开放水平等方面均有亮丽的表现。
从创新精神看,深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天然的优势。
深圳是我国人口最年轻的大城市,其多元包容的文化造就了深圳人创新、敢为天下先的品质,富有敢想敢干的精神。我国改革开放许多先例都是起源于深圳。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,一直是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、开放的“窗口”,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。尤其以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智慧和“杀出一条血路”的勇气,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,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定,其要义就是要继续发挥这一关键性作用。
从发展自主性看,深圳干部群众一直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发展的超前意识,这是做好先行示范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先决条件。
深圳干部群众有开阔的发展视野,善于谋划未来,凡事想在前头。从回应上世纪80年代“特区失败论”、上世纪90年代“特区不特论”“深圳抛弃论”,再到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、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深圳都能正视危机,面对未来,主动应变,从而锻炼出强烈的先行意识。
从发展机制看,深圳不仅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市场机制,而且党和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很好。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,发挥统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。可以说,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典范。
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,又要示范。示范的意思是可复制、可推广。因此,与当年的特区试验田的作用不一样:先行先试重在“敢闯敢干”,而先行示范则体现更高的标准,甚至是国际标准;先行先试只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就行,而先行示范既要符合深圳的实际,又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、法制化,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,适合全国学习、推广。
因此,先行示范就是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,将发展的政策、做法模式化。
具体讲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,而且要体现“五位一体”的全面发展要求和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作出表率。深圳不能仅做“单项冠军”,而要全面领先。为此,必须全面推进深圳现代化建设,实现产业现代化、文化现代化、生态现代化、生活现代化、城市治理现代化等,并发挥示范、引领、标杆作用。
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指出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,就是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,按十条路径予以推进:
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;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;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;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;在全面扩大开放上先行示范;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先行示范;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先行示范;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先行示范;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;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示范。
归根结底,就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。
深圳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现代化强国中全面发展,发挥全方位的示范引领作用,同时也要突出其优势和特色,在一些更关键的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,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,着力打造以下方面的先行先示范区。
继续加大基础科学和企业的研发投入,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,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优势的创新创业创意中心,引领全国高科技、新产业发展,为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。同时,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,要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,即“硬实力”与“软实力”结合,深圳移民、包容性文化要不断发扬光大,吸引更广泛的人才和创新资源。
始终坚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构筑好自然空间、生产格局、生态体系,补齐生态短板,使深圳更加宜居、宜业、宜游,成为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。
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、全覆盖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、多渠道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和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,实现社会共富和人的全面发展。
继续发挥好深圳经济特区“试验田”“排头兵”作用,坚持“摸着石头过河”和顶层设计相结合,在政府机构改革、营商环境塑造、创新政策环境、住房供应体系、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办法。为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关系、如何更有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等事关重大的改革难点,提供可以借鉴的系统性改革思路。
改革开放以来,深圳是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“窗口”。未来的深圳,将成为制度型开放的“新窗口”。深圳应积极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,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,为构建全面开放型新体系提供高标准的制度体系,是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的中心任务。要着力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,充分发挥两种制度、两种模式结合的优势,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上形成重大突破,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上率先突破。
积极探索“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”的大都市社会治理新体制建设,同时加大公用事业监管体系改革力度,为社会参与监督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,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。
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许多有利、优越的条件,但也面临一些明显的短板,有些关键短板问题还相当突出。归纳起来,至少有四大短板需尽快补齐补足。
01
一是着力补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这一关键短板
一流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流的大学和基础研究做支撑。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、水平偏低,基础研究能力不足,与创新之城定位很不协调。深圳是我国唯一没有985、211大学,也没有“双一流”大学的一线城市。即便是与二线城市相比,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短板也非常明显。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,不可能像发展工业那样通过简单的“招商引资”办法来实现。深圳既要重视引进国际国内名校和著名研究机构,更要营造宽松环境对其加以长期培植。
02
二是着力将深圳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型金融中心
深圳过去在创新资本的获得上,一方面得益于美国、香港、新加坡等资本市场支撑,另一方面得益于深圳很早就重视风险资金的培育。但进一步发展,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限制。深圳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头,着力培育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,将深圳建设成国内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高地。
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,要求必须全面领先,而目前深圳在社会领域、在生活现代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。就社会治理来讲,深圳是政府管得少,较为粗放,在社会领域会造成各种能力不足、不配套、不适应等问题。
比如,目前基本教育供给不足,深圳小学学位缺50%,初中学位缺口达30%~40%。生活便利性、质量均偏低,特别在民生方面,在文化娱乐上,在消费层次上,与香港、全球城市的高水平比还有巨大差距。深圳要着力补基础教育、医疗服务短板。
04
四是着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,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
深圳作为我国的新型超大城市,像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,面临城市规划不合理、“城市病”严重的约束,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不高,吸引国际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。
一方面,城市空间开发过度,效率低下,产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不足。深圳当前土地开发强度近50%,是全世界大城市发展中极少见的,比土地更为稀缺的香港高1倍,而单位土地GDP产出只有香港的1/5。过度挤占未来的产业和生态空间;另一方面,城市规划不合理,城市运行成本过高、空间利用效率偏低问题突出。城市空间布局分散,必然降低生活的宜居性,即通勤压力大、时间浪费、生活极不方便。
如何实施城市更新,实现更加紧凑型发展,成为提高深圳这一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紧迫课题。
更多精彩:
推荐阅读: